Run Away to Surf

“他想吃麻辣烫,而我想去大海冲浪。”

她说,她一刻也不想等。

我一直好奇安然这个角色的人物动机(核心驱动)是什么。开场车祸和丧事处理,她以一种麻木淡然近乎冷漠的方式自我封闭。剧中的她独立自主果敢坚韧,对工作极度负责、对学习极度自律、对困难绝不妥协、拥有明确的目标:去北京、读研。

而关于这个目标,电影前期和中期并没有给出足够的信息与解释,于是我默认这个目标是她自由意志的选择:追求理想、活出自我。

直至安然离开家乡前在父母墓前表达自己的内心,我才终于明白一直以来支撑她走下来的信念是希望父母以自己为傲、得到父母的肯定。

由于这种以家人(亲情)为核心的驱动,使她始终无法做到完全的自我(自私),这也解释了她最终放弃领养的选择。

而且讽刺的是,领养决定的选择权是恰恰是剧中的男性角色(弟弟)以喜剧化的方式(偷门卫电话向寄养家庭解释)给予的。

鲁迅在《娜拉走后怎样》的演讲中,对易卜生《玩偶之家》的结局给出了中国版的答案,他认为女性真正解放的前提是与男性平等的经济权力和社会势力,同时这必然是一场“深沉的韧性的战斗”。

影片展现了新女性面临的困境以及自身的局限性。安然作为新时代的娜拉,具有觉醒的心、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,除了身为“姐姐”的亲情羁绊外,更缺乏的是一个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。虽然孩子成长中的种种拖累可以用剧中所表现出可爱一面予以消解,但亲情与血缘绝不是“娜拉出走”问题的最优解。